[1] |
乔闹生, 孙萍.
CCD非线性效应对双频光栅三维面形测量的影响
. 中国光学,
2021, (2): 1-9.
doi: 10.37188/CO.2020-0143
|
[2] |
安玲坪, 王爽, 张耿, 李娟, 刘学斌.
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径向畸变导致谱线偏移误差的校正方法
. 中国光学,
2020, 13(6): 1-8.
doi: 10.37188/CO.2020-0084
|
[3] |
樊奕辰, 李中亮, 徐中民, 张琦, 刘运, 王劼.
单色器晶体角度微振动的高精度原位检测技术
. 中国光学,
2020, 13(1): 156-164.
doi: 10.3788/CO.20201301.0156
|
[4] |
李明磊, 吴谨, 白涛, 万磊, 李丹阳.
大随机相位误差下条带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实验
. 中国光学,
2019, 12(1): 130-137.
doi: 10.3788/CO.20191201.0130
|
[5] |
孟竹, 谭鑫, 巴音贺希格, 王玮, 刘兆武, 赵旭龙.
Seya-Namioka单色仪中光栅曲率半径误差的影响及补偿
. 中国光学,
2018, 11(4): 623-629.
doi: 10.3788/CO.20181104.0623
|
[6] |
吕强, 李文昊, 巴音贺希格, 柏杨, 刘兆武, 王玮.
基于衍射光栅的干涉式精密位移测量系统
. 中国光学,
2017, 10(1): 39-50.
doi: 10.3788/CO.20171001.0039
|
[7] |
黄龙, 张文会.
潜望式激光通信瞄准机构误差计算
. 中国光学,
2015, 8(5): 840-846.
doi: 10.3788/CO.20150805.0840
|
[8] |
王飞, 汤伟, 王挺峰, 郭劲.
8×8APD阵列激光三维成像接收机研制
. 中国光学,
2015, 8(3): 422-427.
doi: 10.3788/CO.20150803.0422
|
[9] |
田金荣, 宋晏蓉, 王丽.
常用激光峰值功率公式误差分析
. 中国光学,
2014, 7(2): 253-259.
doi: 10.3788/CO.20140702.0253
|
[10] |
孙鸽, 马冬梅, 张海涛.
干涉仪仪器传递函数的检测方法
. 中国光学,
2014, 7(1): 137-143.
doi: 10.3788/CO.20140701.0137
|
[11] |
吉日嘎兰图.
中阶梯光栅刻划刀具抗磨损设计
. 中国光学,
2014, 7(2): 301-306.
doi: 10.3788/CO.20140702.0301
|
[12] |
施建华, 伏思华, 谢文科.
光栅光谱仪光谱响应误差校正
. 中国光学,
2014, 7(3): 483-490.
doi: 10.3788/CO.20140703.0483
|
[13] |
代晓珂, 金春水, 于杰.
点衍射干涉仪波面参考源误差及公差分析
. 中国光学,
2014, 7(5): 855-862.
doi: 10.3788/CO.20140705.0855
|
[14] |
潘年, 马文礼.
拼接式钢带光栅编码器测角误差分析与修正
. 中国光学,
2013, 6(5): 788-794.
doi: 10.3788/CO.20130605.0788
|
[15] |
张春雷, 向阳, 于长淞.
高精度干涉仪针孔空间滤波器研制
. 中国光学,
2013, 6(6): 952-957.
doi: 10.3788/CO.20130606.952
|
[16] |
苏志德, 史振广, 彭吉, 隋永新, 杨怀江.
菲索干涉仪中精确移相的实现
. 中国光学,
2013, 6(2): 244-250.
doi: 10.3788/CO.20130602.0244
|
[17] |
刘艳, 苏东奇, 杨怀江, 隋永新.
高精度干涉检验移相算法对振动误差的免疫能力
. 中国光学,
2010, 3(5): 500-508.
|
[18] |
于杰.
用于相移点衍射干涉仪的加权最小二乘相位提取算法
. 中国光学,
2010, 3(6): 605-615.
|
[19] |
张海涛.
基于光学设计软件的相移点衍射干涉仪建模
. 中国光学,
2010, 3(6): 616-622.
|
[20] |
张振, 童广辉, 吕银环.
红外焦平面静态地平仪用地球模拟器光机系统设计
. 中国光学,
2009, 2(3): 200-204.
|